如何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
2006 年 1 月
要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你必须真正热爱它。这个观点并不新颖,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它:「做你所爱」。然而,仅仅向人们传达这个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践行「做你所爱」这一理念实际上相当复杂。
这个观念与我们大多数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大相径庭。在我小的时候,工作和乐趣似乎天生就是对立的。生活仿佛只有两种状态:一些时候,成年人强迫你做一些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工作;而剩余时间你可以自由支配,这便是玩耍。有时,成年人要求你做的事情也会很有趣,就好像玩耍偶尔也会不愉快一样——比如你不小心摔倒受伤。但除了这些罕见的例外,工作基本上就等同于「不好玩」。
这种对立似乎并非偶然。它暗示我们,学校之所以枯燥乏味,正是因为它在为将来成年后的工作做准备。
于是,世界上的人被分为两类:成年人和孩子。成年人,仿佛背负着某种诅咒,不得不工作。孩子们虽然不用工作,但必须上学,而上学则是一种为了让我们适应未来真正的工作而设计的简化版本。尽管我们不喜欢上学,但所有成年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成年人的工作更加糟糕,相比之下我们已经算轻松了。
特别是老师们,似乎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工作就是不愉快的。这并不奇怪: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工作确实乏味无趣。为什么我们必须记下各个州府的名称,而不是去玩躲避球?原因和老师必须看管一群孩子而不能悠闲地躺在沙滩上是一样的。你不能总是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放任孩子们为所欲为。我们确实可能需要督促他们做一些事,但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做一些枯燥的事情,也许明智的做法是告诉他们:乏味并非工作的本质,事实上,他们现在之所以必须做一些无聊的东西,是为了将来能够从事更有趣的事。[1]
记得在我 9 或 10 岁的时候,父亲曾告诉我,长大后我可以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无论职业,只需我乐在其中。这番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听起来如此与众不同。就像有人告诉你可以使用「干水」一样令人费解。不论我当时如何理解父亲的话,我都不认为他的意思是工作可以真的像玩耍一样有趣。我花了很多年才真正领悟到这点。
工作
到了高中,真正的工作机会即将来临。有时候,成年人会与我们谈论他们的工作,或者我们去到他们的工作场所参观。普遍的看法是,这些成年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可能只有一个人是真正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位私人飞机驾驶员。可我并不认为银行经理会乐在其中。
这些成年人之所以表现得好像喜欢自己的工作,主要原因可能是中上阶级的社交惯例使然。公开表示厌恶自己的工作,不仅会影响职业发展,还会被视为一种社交失仪。
为什么人们习惯于假装喜欢自己的工作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章的开头。如果只有喜欢某事才能把它做好,那么最成功的人自然都会喜欢自己的工作。中上阶级的这种传统正是源于此。正如美国很多家庭中的[椅子](http://images.google.com/images?q=louis xv chair),使用者浑然不知它们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250 年前为法国国王设计的椅子。同样地,对待工作的传统态度,实质上也是人们在不经意间,对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他们对工作态度的多级效仿。【译注:多级效仿原文为nth-degree imitations,在文中指多次模仿后失其本义】
这是制造认知撕裂的完美配方。当孩子们长到可以思考未来职业的年龄时,大多数人对热爱工作的概念已经有了错误的认识。学校教育让他们将工作视为一种不愉快的义务。据说,拥有一份工作比做学校作业更加令人不快。然而,所有的成年人却都声称喜欢自己的工作。难怪孩子们会想:「我和这些人不一样;我不适合这个世界。」
事实上他们被告知了三个谎言:他们在学校里被教导认为是工作的东西并非真正的工作;成年人的工作不(必然)比学校作业更糟糕;他们周围的许多成年人嘴上说喜欢自己的工作,实则是在撒谎。
最危险的骗子可能是孩子们自己的父母。如果你接受一份无聊的工作来给你的家庭提供高水平的生活,就像许多人做的那样,你就有可能让你的孩子们感染工作是无聊的这个想法。[2]也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不那么无私,对孩子们来说会更好。一个为热爱自己工作树立榜样的父母可能比一栋昂贵的房子更能帮助他们的孩子。[3]
直到我上大学时,工作的概念才最终从谋生的概念中解脱出来。然后重要的问题变成了不是如何赚钱,而是从事什么工作。理想情况下,这两者是一致的,但一些引人注目的边界案例(比如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证明它们并不相同。
工作的定义现在是对世界做出一些原创贡献,并在这个过程中不至于挨饿。但经过多年的习惯,我对工作的想法仍然包含了大量的痛苦成分。工作似乎仍然需要纪律,因为只有艰难的问题才能产生伟大的结果,而艰难的问题不可能真正有趣。当然,一个人必须强迫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你认为某事应该是痛苦的,你就不太可能注意到你是否做错了。这差不多概括了我的研究生经历。
界限
你应该有多喜欢你所做的事?除非你知道这一点,否则你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寻找。而且,如果像大多数人一样,你低估了它,你就会倾向于过早停止寻找。你最终会做一些由你的父母选择的事情,或者是为了赚钱,或者是为了声望——或者仅仅是因为惯性。
这里有一个关于「做你喜欢的事」这个建议的上限:它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只做此刻最想做的事。即便是爱因斯坦,可能也有想喝杯咖啡的时候,但他会提醒自己先完成手头的工作。
我曾经对那些深爱自己工作、无事可比的人感到困惑。因为我似乎找不到任何如此令我着迷的工作。假设让我选择:(a) 接下来一小时专注工作,或 (b) 瞬间传送到罗马闲逛一小时,有什么工作能让我更倾向于选择前者吗?说实话,没有。
然而,事实是几乎每个人在某一刻都会更愿意在加勒比海上漂浮、享受鱼水之欢或品尝美食,而不是攻克难题。「做你喜欢的事」这个原则是建立在一定时间跨度上的。它指的不是让你此刻最快乐的事,而是在更长的时期内——比如一周或一个月——能让你最幸福的事。
纯粹的享乐终将失去吸引力。躺在沙滩上一段时间后,你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厌倦。如果想保持快乐,你必须投身于某些事业。
作为一个底线,你对工作的热爱程度至少要超过任何无益的娱乐活动。你应该如此热爱自己的工作,以至于「业余时间」这个概念在你看来都是错误的。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工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度工作会导致疲劳和失误。此时,你需要转换心情,甚至做些不动脑筋的事。但你不应该把这些休闲时光视为奖赏,而把工作时间当作为此付出的代价。
我之所以设立这个底线,是出于实际考虑。如果你的工作不是你最喜欢做的事,你很可能会遇到严重的拖延问题。你将不得不强迫自己工作,而这种被迫的工作往往会导致明显低劣的结果。
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我认为你必须从事既能让你享受又能让你钦佩的事情。你要能在完成后由衷地赞叹:「哇,这真是太棒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创造出什么实物。即使是学会悬挂式滑翔,或流利地掌握一门外语,也足以让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感到自豪和兴奋。关键在于要有一个检验标准。
因此,我认为有一件事虽然接近但未完全达到这个标准,那就是读书。除了一些数学和硬科学的书籍,大多数书籍并没有检验你阅读效果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单纯的阅读并不能给人一种真正在工作的感觉。你需要对所读的内容有所行动,才能感到富有成效。
我认为最好的检验方法是 Gino Lee 教给我的:尝试做一些能让你的朋友惊叹的事情。不过,这个方法可能要到 22 岁左右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为在那之前,大多数人还没有足够广泛的社交圈来选择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警示
我认为,你千万不要去在意朋友圈之外的人的看法。不要过分关注声望。声望不过是外界的评价。当你可以询问那些你尊重其判断的人的意见时,考虑那些你甚至不认识的人的看法又有什么意义呢?[4]
这个建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当你年轻的时候。[5] 声望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它甚至能扭曲你对自己兴趣的认知。它会驱使你去做的不是你真正喜欢的事,而是你希望自己能喜欢的事。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尝试写小说。他们喜欢阅读小说,他们注意到写小说的人能获得诺贝尔奖。他们想,还有什么比成为一个小说家更棒的呢?但是,仅仅喜欢成为小说家这个想法是不够的;如果你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你必须热爱小说创作的实际工作;你必须喜欢编织复杂的虚构故事。
声望不过是凝固的灵感。只要你把某件事做到极致,它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声望。许多我们如今视为荣耀的事物,在最初并非如此。以爵士乐为例——事实上,几乎任何成熟的艺术形式都经历过这个过程。因此,专注于你热爱的事业,声望自然会随之而来。
声望对雄心勃勃的人来说尤其具有迷惑性。如果你想让有抱负的人浪费时间在琐事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声望作为诱饵。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去做演讲、写序言、加入委员会、担任部门主管等等。也许我们应该简单地避开任何看似有声望的任务。如果这项工作本身不是糟糕透顶,他们就不需要赋予它声望来吸引人。
同理,如果你对两种工作同样欣赏,但其中一种更有声望,你或许应该选择另一种。因为你对什么值得欣赏的判断总会受到声望的些许影响,所以如果两者在你眼中旗鼓相当,你可能对声望较低的那个怀有更真挚的欣赏。
另一个容易误导人的重要因素是金钱。单纯的金钱本身并不那么危险。当某项工作报酬丰厚却不受尊重时,比如电话推销、卖淫或人身伤害诉讼,有抱负的人通常不会被吸引。这类工作往往由那些「只是为了谋生」的人来做。(小贴士:避开任何从业者这样说的领域。)真正的危险在于金钱与声望的结合,例如公司法律或医学领域。对于年轻人来说,一个相对安全、富足,且自带一定声望的职业路径,会成为一个危险的诱惑,特别是当他们还没有深入思考自己真正热爱什么的时候。
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的方法是:即使不为此获得报酬,甚至需要另谋他职来维持生计,他们是否仍会坚持做这份工作。有多少公司律师愿意在必须免费、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当前工作,同时还要靠当服务员来糊口的情况下继续他们的职业?
这项测试在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术工作时特别有帮助,因为各个领域在这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大多数优秀的数学家即使没有数学教授的职位也会继续研究数学,而在学科光谱的另一端,教职的可得性才是主要驱动力:人们宁愿成为英语教授也不愿在广告公司工作,而发表论文则是争取这类职位的手段。即便没有数学系,数学研究也会继续进行;但正是英语专业的存在,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岗位,才催生了那些数以千计关于康拉德小说中性别和身份的乏味论文。没有人会纯粹为了乐趣而做这种研究。
父母的建议往往会偏重金钱因素。可以说,想成为小说家而父母希望他们成为医生的本科生,比想成为医生而父母希望他们成为小说家的要多得多。孩子们可能认为他们的父母「物质主义」,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所有父母对子女的期望都倾向于比对自己更保守,这仅仅是因为作为父母,他们更多地承担风险而非收获回报。如果你八岁的儿子决定爬一棵高树,或十几岁的女儿决定与当地的问题少年约会,你不会分享到他们的兴奋,但如果儿子摔伤了,或女儿怀孕了,你就必须处理后果。
自律
在如此强大的力量误导我们的情况下,我们难以发现自己真正喜欢从事的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大多数人在童年时期就因接受「工作等同于痛苦」这一观念而注定失败。那些逃脱这一命运的人,又几乎都被声望或金钱诱惑到了危险的境地。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在数十亿人中,可能只有几十万人。
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绝非易事;正因如此困难,才导致寥寥无几的人能够做到。因此,千万不要低估这项任务的挑战性。即使你尚未成功,也不必灰心沮丧。事实上,如果你能坦然承认自己的不满,你就已经领先于那些仍在自欺欺人的大多数人了。若你周围的同事声称他们热爱你认为毫无价值的工作,很可能他们只是在自我欺骗。虽然不能断言一定如此,但可能性极大。
虽然完成伟大的工作所需的自律比人们想象的要少——因为成就伟业的秘诀在于找到你如此热爱的事情,以至于你根本不需要强迫自己去做——但寻找你热爱的工作通常确实需要自律。有些幸运儿在 12 岁就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就像在轨道上滑行一般一帆风顺。但这似乎是例外而非常态。更为常见的是,那些最终成就伟业的人,他们的职业轨迹就像乒乓球一样跳跃。他们上大学学习 A 专业,中途辍学去从事 B 工作,最后却因为业余时间涉足的 C 领域而声名鹊起。
有时,从一份工作跳到另一份工作可能是充满活力的表现,但有时也可能是懒惰的迹象。你是在逃避,还是在勇敢地开辟新天地?你自己往往难以判断。许多后来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在早期寻找自己定位时可能看起来令人失望。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保持诚实?一个办法是无论做什么工作,即使你不喜欢,也要尽力做到最好。这样至少你就能确定自己不是在用不满作为懒惰的借口。也许更重要的是,你会培养出把事情做好的习惯。
还有一个可以用来检验自己的方法:持续创作。比如说,如果你有一份不太在意的日常工作,因为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小说家,那么你真的在创作吗?你是否在写作小说,即使写得很糟糕?只要你在不断创作,你就能确信自己不是在用那个模糊的宏大小说计划来麻痹自己。因为你正在创作的那个明显有瑕疵的作品,会遮挡住你对那个梦想中的小说的美好想象。
「持续创作」这个原则也是发现你热爱工作的一种方法。如果你坚持这个原则,它会自然而然地把你从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推向你真正喜欢的事情。「持续创作」会像水借助重力找到屋顶漏洞那样,发现你一生的事业所在。
当然,找到你喜欢做的事并不意味着你就能从事这份工作。这是另一个问题。如果你有远大抱负,你必须把这两者分开:你要有意识地努力,不让你对理想的追求被现实可能性所污染。[6]
将理想和现实分开是痛苦的,因为看到它们之间的差距令人痛苦。所以大多数人会提前降低期望。比如,如果你在街上随机问路人是否想像达芬奇那样画画,大多数人可能会说「哦,我不会画画」。这与其说是陈述事实,不如说是表明态度;它的意思是,我不打算尝试。事实上,如果你随便找个路人,想办法让他们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全力以赴地学习绘画,他们很可能会取得惊人的进步。但这需要巨大的毅力;这意味着要多年每天直面失败。因此,为了保护自己,人们会说「我做不到」。
人们常说,并非每个人都能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总要有人来承担那些不那么愉快的任务。但这种说法真的站得住脚吗?我们又如何强迫他人去做这些工作呢?在美国,除了已经 30 多年未曾动用的征兵制度,我们没有任何手段强迫人们从事不喜欢的工作。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通过金钱和声望来激励人们接受这些不那么令人愉快的工作。
如果确实存在无人愿意承担的工作,社会似乎只能学会在没有它们的情况下运转。家庭佣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几千年来,这一直被视为「必须有人做」的典型工作。然而,到了 20 世纪中叶,富裕国家的家庭佣人几乎销声匿迹,富人们不得不学会自己打理生活。
因此,尽管可能确实存在一些必须完成的工作,但对于任何特定工作而言,认为它「必须有人做」的观点很可能是错误的。如果真的没有人愿意承担,大多数不受欢迎的工作要么会被自动化取代,要么就无人问津。
两条通往理想的路径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不无道理。毕竟,谋生是必须的,而为自己热爱的工作获得报酬往往并不容易。要达成这个目标,主要有两条路径:
渐进路线:随着你在行业中声望日隆,逐步增加你热爱的工作内容,同时减少你不那么喜欢的部分。
双轨路线:从事你不太喜欢但能赚钱的工作,以此支持你投入真正热爱的事业。
渐进路线是较为常见的选择。对于任何工作出色的人来说,这种转变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例如,一个刚入行的年轻建筑师可能不得不接受一切可能的工作机会,但如果他表现优秀,随着时间推移,他将逐渐获得挑选项目的权利。这条路径的不足之处在于过程缓慢,结果也不那么确定。即便是获得了终身教职,也未必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职业发展的双轨模式有多种变体,主要取决于你在赚钱工作上投入的时间长短。一个极端是「朝九晚五」模式,即你在一份固定工作中挣取生活所需,同时在业余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个极端是全身心投入某项工作,直到积累了足够的财富,不再需要为金钱而奔波。
相较于自然演进的职业路径,双轨发展模式较为少见,因为它需要刻意的选择。这种模式也存在更大风险。随着年龄增长,生活开支往往会上升,很容易陷入在赚钱工作上投入超出预期时间的困境。更糟糕的是,你所从事的工作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长期从事枯燥乏味的工作会消磨你的智力。而那些报酬最丰厚的工作往往最具风险,因为它们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
双轨发展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让你跨越职业障碍。职业世界并非一马平川,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着高低不同的壁垒。[7] 虽然通过优化工作内容可以实现从建筑设计到产品设计的转型,但要转向音乐行业可能就难上加难。而如果你一边从事赚钱的工作,一边追求自己的兴趣,你就能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那么,你应该选择哪种路径呢?这取决于几个因素:你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多确定,你对接受指令有多适应,你能承受多大的风险,以及在你有生之年有人愿意为你的兴趣付费的可能性。如果你对自己想从事的领域很确定,而且这个领域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那么自然演进的职业路径可能更适合你。但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或者不喜欢被人指挥,那么双轨发展模式可能更适合你,前提是你能承受相应的风险。
不要过早地做出决定。那些很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孩子看起来很了不起,就像他们比其他孩子更早找到了数学题的答案。他们确实有了答案,但这个答案很可能是错的。
我有一位颇为成功的医生朋友,却总是对自己的工作怨声载道。每当有人向她咨询报考医学院的意见时,她都恨不得摇晃对方,大喊一声「千万别走这条路!」(当然,她从未真的这么做过。)她是如何陷入这种困境的呢?原来她在高中时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她雄心勃勃,意志坚定,克服了一路上的重重障碍——可惜的是,这其中也包括了对这份职业的不喜欢。
如今,她正在过着一个高中生为她选择的人生。
年轻时,我们往往会认为,在做出每个选择之前,都能获得足够的信息。然而,在职业选择方面,情况却大不相同。当你需要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往往只能在信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做出判断。即便到了大学,你对各种职业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即使有幸获得一两次实习机会,但并非所有工作都提供实习,而那些提供实习的工作,能让你学到的东西,可能还不如当个球童学习打棒球来得多。
在设计人生时,就像设计其他事物一样,采用灵活的方式往往能获得更好的结果。因此,除非你对自己想做的事情胸有成竹,否则最好选择一种能够发展成有机职业或双轨职业的工作类型。这可能也是我选择计算机行业的部分原因。在这个领域,你可以成为一名教授,也可以赚大钱,或者将其转化为其他多种类型的工作。
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寻找能让你接触多种不同工作的机会也是明智之举,这样你就能更快地了解各种工作的真实面貌。相反,走极端的双轨职业路线可能会很危险,因为它几乎不能让你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假如你辛苦十年成为一名债券交易员,心想等有足够的钱就辞职写小说,但当你真的辞职后却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喜欢写作,那又该如何是好?
很多人会说:「给我一百万美元,我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实际上,这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实际上为我们的人生赋予了形态,一旦失去这些约束,大多数人反而会不知所措。看看那些彩票中奖者或突然继承巨额财产的人的遭遇就知道了。尽管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渴望经济保障,但最幸福的人并非那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人,而是那些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因此,一个以失去人生方向为代价换取自由的计划,可能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诱人。
无论你选择哪条人生道路,都要做好面临挑战的准备。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大多数人都未能如愿以偿。即使成功了,在三四十岁之前能够自由地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也是极为罕见的。但是,如果你心中有明确的目标,你就更有可能实现它。如果你知道自己能够热爱工作,那么你已经接近成功了;如果你已经明确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样的工作,那么你几乎就已经到达终点了。
注释
[1] 现在我们的做法恰恰相反:当我们让孩子做一些枯燥的工作,比如算术练习时,我们不愿坦率地承认这些工作很无聊,而是试图用一些肤浅的装饰来掩饰它的乏味。
[2] 一位父亲向我讲述了一个相关的现象:他发现自己在向家人隐瞒自己有多喜欢工作。当他想在周六去工作时,他发现说自己「不得不」去工作比承认自己更愿意工作而不是待在家里要容易得多。
[3] 郊区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父母搬到郊区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但郊区生活往往过于单调和人工化,以至于等到孩子们 15 岁时,他们已经认定整个世界都是无聊的。
[4] 我并不是说朋友应该是你工作成果的唯一受众。你能帮助的人越多越好。但朋友应该成为你的指引。
[5] Donald Hall 认为,年轻的诗歌爱好者过分执着于作品发表是一种误解。然而,试想一下,对于一个 24 岁的年轻人来说,在《纽约客》上发表一首诗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突然间,在各种社交场合,他成了一位「真正的诗人」。尽管他的诗歌水平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在那些缺乏鉴赏能力的人眼中,权威机构的认可却意味着一切。因此,这个问题比Hall所认识到的更为复杂。年轻人如此看重声望,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想要打动的人往往缺乏真正的判断力。
[6] 这一现象与一个原则相似,即我们应该防止自己对事物现状的认知被自己的愿景所污染。然而,大多数人却常常让这两者毫无节制地混杂在一起。宗教的持续盛行就是这种现象最为明显的体现。
[7] 如果要用一个更准确的比喻来描述就业市场,可以说各种工作之间的联系并不那么紧密。
致谢: 感谢 Trevor Blackwell、Dan Friedman、Sarah Harlin、Jessica Livingston、Jackie McDonough、Robert Morris、Peter Norvig、David Sloo 和 Aaron Swartz在本文草稿阶段提供的宝贵意见。